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词语库网 >> 作文词语库 >> 节日 >> 正文
 
春节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一、常用词语

新春 新年 新岁 岁旦 年禧 大年 度岁 庆岁 过年 过大年

祭灶 扫尘 购年货 祭祀 贴年红 春联 桃符 守岁 吃团年饭 拜年 茶果 点心 年糕 饺子 春卷 汤圆 登门拜年 压岁钱 舞狮 舞龙 游神 庙会 逛花街 赏花灯 游锣鼓 游标旗 烧烟花祈福 掼春 踩高跷 跑旱船 扭秧歌

鞭炮齐响 烟花满天 辞旧岁、迎新年 焚香致礼 敬天地、祭列祖 春节联欢晚会

辞旧迎新 恭贺新禧 吉祥如意 福星高照 万事顺利 万事顺意 万事如意 合家欢乐 阖家欢乐 幸福美满 张灯结彩 喜气洋洋 普天同庆 红红火火 花开富贵 一帆风顺 金玉满堂 健康长寿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五福临门 龙凤呈祥 百业兴旺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喜上眉梢 步步高升 鲤鱼跃龙门 开春喜临门 开春福临门

乐悠悠 乐滋滋 喜洋洋 笑眯眯 神采奕奕 神采飞扬 洋洋得意 喜形于色 喜笑颜开 喜眉笑服 喜在眉宇 喜在心里 大喜过望 喜得流泪 喜眉笑目 喜颜悦色 喜逐颜开 欣喜若狂 笑容可掬 哄堂大笑 开怀大笑 笑逐颜开 笑容可掬

二、经典句子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在我们的期待中,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大街上,大红灯笼、中国结、虎年礼品琳琅满目,满街的红红火火
置身于春节人流中,自己仿佛被一股欢乐的气流所托起,飘飘悠悠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三、精彩语段

春节,旧历大年初一早晨,太阳渐渐升起,阳光驱散了薄雾,天瓦蓝瓦蓝的。街上非常热闹,空气里荡漾着爆竹的硝烟味,人们穿着崭新的服装,个个都是喜气洋洋,特别是那些活泼的可爱小朋友,劈哩啪啪放着鞭炮,笑声和鞭炮声交融在一起,那些抱在母亲怀里的小孩,边拿着红艳艳,黄澄澄,绿盈盈的气球,格格格地笑个不停。

春节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脸上洋溢着节日快乐的笑容。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亮着灯笼,把家里的东西都整理好,等着春节的到来,买来年画的人,想怎么贴法就怎么贴,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有的歪着贴,有的反着贴,有的人还杀猪宰羊,准备庆祝春节的到来,而且有的人准备放烟花爆竹,可开心了;有的人会准会放狗,让狗也快乐一下,不再在那里受苦了,而是和人准备过年。

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洋溢着亲力而为,事事参与的热闹。

春节贴年画也很普遍,古朴稚拙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夜幕悄悄地降临了。我们全家团坐一屋,兴致勃勃地收看春节大联欢电视节目。当悠扬的钟声刚响过十二下,小院鞭炮争鸣,顿时沸腾了。"二踢脚"腾空而起,"钻天猴"呼啸着窜入夜空。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人们涌到院子里互相拜年。"祝您身体健康!""祝您革新成功!""盼着您的学生早日成材!"……这些良好的祝愿,伴随着欢歌笑语飞出小院,与无数的歌声、笑声、鞭炮声一起,汇成欢乐的新春交响曲,飘荡在夜空,激荡着人们的心。

每一年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钟声响起来,歌唱起来,舞跳起来,欢乐的锣鼓响起来。幸福感就像洋葱一片一片剥出来。我为太平盛世而幸福地流泪,为十几亿人的欢乐幸福地流泪,为自己生活在平静而温暖的社会圈子里而幸福地流泪。   


春节的早晨毕竟与平日不同,空气和风里都夹带着节日的暖融融的气息。街上,身着节日盛装男女老少兴致勃勃地漫步着,说笑着;天真烂漫的孩童们,戴着漂亮的围巾、帽子和手套,穿着各式各样的滑雪衫,嬉笑着出入于货物琳琅的商店、趣味无穷的游乐场……

“呯”,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最后的“压轴炮”——小叔的烟花。烟花首先喷出一团金色的火焰,把它射向天空,最后那团火焰在空中爆炸,形成了一朵怒放的“花朵”那一瞬间,似乎它把整个夜空都给照亮了。

我们一家人来到了人民广场。节日的广场人山人海,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到处都漂浮着一串串彩色的气球和条幅;锣鼓声一阵紧似一阵,人们舞着长龙,扭着秧歌,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我们都沉浸在这节日的欢庆气氛之中。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水仙花是点缀元旦、春节最重要的冬令时花,它那棵翡翠般的碧叶丛中抽生洁白的花朵,亭亭玉立,不时散发阵阵清清香,显得格外高雅,尤其是水仙花培养方法奇特,在一只水盘中靠几石子固定,凭一勺水就可以过活,被人称作凌波仙子。

附一、资料

[小年]
 买年红或写年红年尾十二月廿三或廿四开始忙年,又称“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在清朝之前,民间传统的小年祭灶日是十二月廿四,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十二月廿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上行下效,北方地区民间百姓相效仿,多在十二月廿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十二月廿四过小年的传统。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尘和祭灶。 
传统习俗:祭灶、蒸花馍、买年红、吃灶糖、扫尘。

[拜神祭祖]
 祭祖 除夕祭祖是过年重要习俗之一,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报祭祖先的恩德。除夕,人们会摆上菜肴、倒上美酒,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并祈求祖先的庇佑,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祭祀祖先,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
祭祖的形式各有不同,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除旧迎新]
“年”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与新年首尾相连,谓之“挨年近晚、岁穷月尽”,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此期间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自古就有贴年红、祭祖、团年饭、守岁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祭祖大节。 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除旧布新、迎接新年。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清扫庭舍、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年夜饭]
年夜饭,是年节习俗之一,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发菜(寓发财)、腐竹(寓富足)、莲藕(寓聪明)、生菜(寓生财)、生蒜(寓会计算)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压岁钱]
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春节习俗之一。压岁钱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流坑村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的高潮是集中在每年正月初十一的“游老爷”活动。以前,游老爷只是灯彩活动的序曲,而且各房名有都有自己“游神” 和“灯彩” 的日期,文肇公房仰山庙便是正月十一这天出灯,而出灯和游神又是同一天开始,白天游神,晚上出财。现如今基本只保留了白天游神,也就是“游老爷” 的活动,老爷是村里人对庙里供奉的菩萨与神的称谓,这个活动是流坑人一年中的大事。村民们辛苦劳作了一年,“老爷”尽心尽责地保佑了他们一年,过年时分,得请“老爷”到各家门口走一遭,得众人的香火。

 
[除夕]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除夕,祭祖、吃团年饭,年夜饭后有派发压岁钱和守岁的习俗。
传统习俗:置天地桌、祭祖、烧炮、吃年夜饭、接神、踩祟、接财神。

[正月初一]
从年初一开始便进入迎禧接福、拜祭神祖、祈求丰年主题。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烟花照天、辞旧岁、迎新年等各种庆贺新春活动达于高潮。炮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烧炮竹,叫做“开门炮仗”,送旧迎新。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正月初一迎新岁,拜岁。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拜岁神。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新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占书》中说,正月初一是“鸡日”。
传统习俗:开门炮仗、拜岁、祈年、拜年、占岁、聚财。

[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习俗活动主要有赏灯、游灯、押舟、烧炮、烧烟花、采青、闹元宵等。元宵节的节俗非常有特色,节期与节俗活动,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闹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发展至今,烧烟花也是元宵主要习俗之一。

附二、诗词

1、《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随着一阵阵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暖和的春风吹来了新年景象,人们开心欢乐地畅饮着新酝酿的酒。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的照耀,大家都在把旧符换成了新的桃符了。

2、《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
千红万紫报春光。

和大家约好一起去看花市,街上的楼阁热闹非凡,好似在画中一般。盆栽里的植物像队列一样整齐的摆放着,花草更是争香斗艳。整个晚上灯火通明,人们络绎不绝,大家都欢乐的纵情歌舞。正是今年优美的景象,连花草都争先恐后的传递春色。这首诗描写作者在春节看花市的情景,灯火通明,人们载歌载舞。表现了作者在春节时的愉快心情。

3、《除夜》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老弱多病整夜无眠不并不是因为守岁,迟暮之年的我感叹又是一年春节。等到天亮烛火燃尽,我就是六十岁的人了。这首诗与写春节欢乐的气氛不同,作者在春节时期,感叹自己已经到了老年,又一年过去了,自己不仅年龄大了,而且体弱多病。表现了诗人感慨青春不再的悲凉之情。

4、唐代诗人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与其他人过年时候的喜气洋洋不同,高适这一个春节过得比较忧伤。因为这一年的除夕夜,高适没有吃团圆饭,没有在家乡,而是不得不在外地游荡,忍受孤单的寂寞。正因为心情不愉快,所以高适看旅店的灯,也变成了寒灯,冷气直冒。而高适想着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一边是思乡思家的郁闷,一边则是对事业无成、霜鬓丛生的感叹。的确,一般人如果有条件,肯定会选择过年回家,和父母亲人团聚。而千年前的高适,孤独在旅店过春节的场景,还真是令人略感同情呢。

5、《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在去年过元宵的时候啊,那花市上的花灯通明照亮如同白天。待到月亮慢慢升到树梢的枝头的时候,那可是与佳人相伴在黄昏美好的景象的时候啊。哎,今年的元宵之夜,花市上依旧是灯火通明。可是啊,却已看不到去年的佳人的样子了,我把相思之泪水渗透了去年穿的衣裳那。

 上一篇文章: 清明节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版权所有 在线写作大数据 皖ICP备20006426号 公安部备案号34010302001475